們說你要沒去過稻城根本不算旅游發燒友;他們說稻城有你想象到的一切,更有你想象之外的一切;他們說那里即使用最普通的相機也能拍出令你瞠目結舌的美景;他們說那是靠近天堂最近的地方,空氣里都是香格里拉的味道;他們說秋天的稻城太迷人,那顏色是調都調不出的炫麗;他們說那兒是闖入人間的仙境,每走一步都有一種落淚的心疼;他們說“如果上天能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我會選擇,稻城。本刊與青旅在線CTYSonline合作的[嘉賓有約]邀請了原《中國旅游》雜志俱樂部主任、此次徒步稻城領隊王衛國,《民間文化旅游雜志》主編邱磊,以及此次徒步稻城的三位團員劉躍濤和鄒菊明、胡蕾來與廣大的旅游愛好者交流其徒步稻城的酸甜苦辣。
問:你們有多長時間是在馬背上度過的?騎馬是因為路況萬不得已還是旅途中的一個項目,騎騎而已?
答:亞丁景區內有大約13公里的馬道,道路非常泥濘,徒步很困難,所以選擇了騎馬代步。大約花了兩個多小時吧。
問:這次旅行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是暫時擺脫城市喧鬧的11天?是曬黑的皮膚餓瘦的肌?是所謂的吃吃苦頭?還是華而不實的精神享受?
答:不止是這些,是褪了一層皮,還有帶來的高原反應,劇烈的頭疼和嘔吐。但是回來細想一下,你所看到的一切,你所感受到的一切是終生難忘的。擺脫城市的拘束,讓身心放飛,感受未知的土地,未知的人群和他們的生活方式。自己也會變得豐富而豁達。當然代價就是曬黑的皮膚和餓瘦的臉。你覺得旅行給你帶來了什么呢?
問:如果我想辦個特種旅游俱樂部,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答:首先是銀子的問題。再就是你要把這些你所要走的線路先走一遍。千萬不要忘記帶上GPS(衛星全球定位儀)。把你所走的線路都輸入進去。還要搞清楚你的目的,并且要有奉獻精神(金錢、精力、時間、吃苦、助人為樂),再有閱歷豐富。
問:帳篷睡袋是自己背著還是汽車幫助“消化”?
答:我們這次是汽車和馬匹幫著“消化”的。當然,如果你的體力比較好的話,且又沒有高原反應,就完全可以自己背著它。不過大部分時間都是汽車幫助消化。
問:看你們一直是神采奕奕的,途中有人因高原反應趴下嗎?
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高原反應,但是真正趴下的只有一個。
問:怎么你們沒有試試刀耕火種的野人生活?
答:那里并不是無人區,再加上帶的裝備也很齊全,因此還沒到那地步。
問:到底怎樣才算特種旅游,請給一個清楚點的解釋,年輕人喜歡新鮮事,可不能騙他們啊。
答:我個人認為,特種旅游不同于常規旅游,它是少數人的一種高消費,它是屬于探險范疇,但又區別于冒險,它能讓人們領略到挑戰自我,挑戰大自然的樂趣。
問:你們俱樂部對身體素質有什么要求嗎?我從小體弱,從來都是“望游興嘆”。
答:不過高原反應跟人體的胖瘦,年齡的大小和身體的好壞沒有必然的關系。這件事我最有發言權,臨行前一個星期得了感冒,猛吃藥,朋友們的臨別贈言都是“一定要活著回來”,自己也以為是表現最差的一個。但我在高原上反應很小。要不試的話,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會有多大。有機會嘗試一下吧。
問:途中共支過幾次帳篷啊?都在哪里?
答:途中我們并沒有自己支帳篷,只在絡絨牛場住了一次大帳篷。原定應該宿兩夜營地,可惜因為一些突發原因,只在亞丁的絡絨牛場住了一夜帳篷。假如讓我自己挑選,會在亞丁的沖古寺住一夜,我喜歡沖古寺周圍的景色。
問:你們是從頭到尾走下來的嗎?
答:因為亞丁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所以我們除了在車上,就是在馬背上。
問:我們上次走川藏線也遇到過塌方,為此停滯了一天,還趕上暴雨,把橋都沖斷了,可謂苦不堪言。你們俱樂部有去西藏搞“生存”的計劃嗎?
答:有,每年五月有一次穿越藏北無人區活動,其它為西藏常規旅游線(我們不搞“生存”計劃,只搞“旅行”———不是“旅游”)。
問:如果在荒山野外或者原始森林抑或者無跡沙漠一行人突然有一個病倒了快死掉了,如果去幫助他就造成了更多人的危險也許大家誰都不會走出去,但如果舍棄他便有可能生還。我是說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你們會怎么做?
答:野外特種旅游體現的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只要他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不論什么時候都要牢記這是一個集體,記住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
問:沒有人在旅途中生病嗎?講講你們的糗事兒。
答:有,我第一天就倒下了,第二天就緩過來了,決大多少人都會有高原反應,只有少數人可能會困難些。
問:擺脫都市的喧囂是人們所向往的,但是如果你們給稻城的當地人指著照片上北京的嘉里中心,他們會是怎么個反應呢? 答:我想,他們也會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問:你們把稻城寫那么美,還“落淚的心疼”,還不照樣滿地爛泥。
答:這才是真正的原始自然的美。要學會欣賞大自然。
問:稻城和亞丁是啥關系,為啥有的地方合起來叫,有的地方分開叫。
答:亞丁是稻城縣境內的一個自然保護區,面積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目前只開發了很小的一部分風景區。
問:請問各位是翻越仙乃日還是穿越仙乃日,這可不一樣啊。
答:我們既沒有體力翻越也沒有能力穿越,是從仙乃日和央邁勇腳下走過去就可以到達五色海和牛奶海。我們多數人沒到牛奶海,一是時間不允許,第二也不是登山家。
問:你們除了稻城亞丁,沿途去康定、二郎山、海螺溝、雅江等地了么?
答:我們去了康定。最讓我驚訝的是康定太現代了。那些點綴都市繁華的燈飾與北京雷同,只是規模和種類少一些。看來是城市占領鄉村了。真遺憾,沒有去海螺溝。
問:那里是不是海拔很高啊!呼吸困難嗎?
答:稻城亞丁風景區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處可達到5000米以上,呼吸還可以,但是高原反映卻是大多數人都有的。
問:什么季節去比較合適啊?
答:10月中旬去,色彩可能會更豐富些
問:稻城既然如此美麗,有無毒蛇猛獸?應注意些什么?
答:注意身體鍛煉,增強免疫力,少感冒,選好季節,不怕吃苦。既沒有發現毒蛇也沒有看到猛獸,只看到了松鼠和兔子。注意嘛,初到高原,應少吃多餐,盡量減少體力活動,服用肌苷、復合維生素和魚肝油等藥品可抵抗高原反應。切記不要感冒。否則小命不保。
問:你們這個俱樂部組織的地方都是像稻城這樣的長途旅行嗎?一般多長時間組織一回?俱樂部平時的活動都有些什么? 答:每月都有,平時的活動很多,如朋友聚會,攝影講座,作品交流,近郊旅游,旅游知識講座,旅游線路講座等等。東南西北的線路哪都有。我們走的地方一般是空氣少、沙子多、吃不上飯、睡不著覺的地方。
問:據我所知,這次旅行花費不菲,請問外企的兩位朋友,是不是有了經濟實力才能有自己喜愛的旅程呢?
答:那要看各自心目中喜愛的旅程的模式是怎樣的,假如你是腐敗享樂型,那經濟實力是必須的。我喜歡背著包行走江湖的感覺。
問:去稻城旅游,安全方面要注意那些事項?
答:最好做一次體檢,尤其是檢查心肺功能,再就是對高原反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還有就是道路交通方面的問題,蜀道難嘛,路是簡單的土路,有些路面外圍的土石已經松動,下面是懸崖。需要找個經驗豐富的司機。另外,高原上小心防感冒,感冒容易引起肺水腫,得不到及時的救治,會有生命危險。
問:稻城的衛生狀況怎么樣,有沒有破壞環境的事情在你們周圍發生?
答:我們一路并沒有發現什么破壞環境的現象,而且當地藏民環保的意識還是比較強的。
問:怎么去那里啊!要坐到什么地方?才開始徒步。
答:不知道你是從成都出發還是從昆明出發,從成都可以做長途汽車到理塘再換車到稻城,在稻城縣內,既可乘車也可以包車到亞丁風景區,然后你可以徒步也可以騎馬。
問:經歷過長途旅行的人都知道,組織這樣的活動需要每個人的團隊精神,那么請問:對于報名參加俱樂部活動的成員,你們是否要進行一定的篩選?
答:不用。因為想去參加“旅行” 的人,和熱愛“旅行”的人,在我接觸的人中都會互相幫助有團隊精神,不是這圈的人他吃不了這個苦,所以他不會來。
問:呵,去那里旅游是可以的啦,可是你們說得那里那么美麗,為什么不干脆留在那里永遠不回來了呢?
答:因為我不是高原動物,也沒有長期生活在高原,短期地走一走還可以,長期我就受不了了。
問:所謂美麗,是因為和自己住的地方很不一樣,所以才會覺得美吧。
答:不完全是這樣,因為大自然塑造的美和人造出來的美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能親自走一趟稻城你就會有深刻的體會了。
問:今年年底我有幾個朋友要搞個野外生存,他們是到云南,我從沒參加過,所以挺怕的,請各位嘉賓給我出出主意,該注意一些什么呀? 謝謝了。
答:一、云南是個好地方,二、所謂野外生存指的是什么,三、自己是否有很好的心理承受力,四、你是否喜歡大自然,你心里是否有三和四項的的感覺,你自己就能決定了。冬季我看只有云南應該適合搞野外生存了。云南每年的十月到來年的五月是旱季,旱螞蝗少一些,但是蚊蟲一樣有。所以避蚊油是少不了的,不知道你具體去的是什么地方,無法提供更詳細的了。
問:稻城地區交通肯定沒有上海、北京方便,但不方便到什么程度讓人心里也沒底,能否大致介紹一下那里的交通狀況? 答:從稻城到亞丁,現在正在修路,據說明年才能修好,路上非常難走,一百公里我們走了七個小時,可想道路之難走。路上還遇見了塌方,其路基因地質狀況不好,所以目前建設的道路也不太好,錯車的時候是非常危險的(盤山路、碎石路、泥漿路、沙石路、搓板路)。
問:稻城游客多嗎?我最怕去人多的地方,多美的景色都打了折扣。
答:五一、十一人多,平常人很少,人多的時候沒地方住,自助行的人最好帶帳篷、睡袋。
問:帶上這些家當沿途打工去稻城,會不會餓死半路?
答:不會的,我相信藏民怎么也會給你一口吃的。
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新華分社:
四川旅游
九寨溝旅游
峨眉山旅游
稻城亞丁旅游
成都周邊旅游
三亞旅游
云南旅游
24小時服務熱線:
4007 028 188 直撥號碼:
028-87668000 87666645
Copyright © 2005-2023 www.bjlehm.com 版權所有 經營許可證:L-SC-CJ00003
蜀ICP備13027583號-64
地址:中國.四川.成都市青羊區人民中路三段6號食品大廈6樓610室 技術支持:中國旅游聯盟信息研究所
本站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字信息均出自于互聯網上廣為流傳信息,文章圖片版權歸原著,如有版權糾紛,請來電,我社將主動聯系商量給予稿酬或予以刪除,我社不承擔法律責任。 負責人:楊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