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市民喜歡到戶外“深呼吸”,森林康養成為熱門選項。福建省三明市近年來依托森林資源優勢,點綠成“金”,提出“全域森林康養”理念,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前來休閑體驗。
點綠成“金”
位于福建省中部的三明市是林深之城,全市森林覆蓋率78.73%,森林蓄積量1.82億立方米,森林負氧離子平均濃度1500個/立方厘米,被譽為“中國綠都”。轄區內建寧、明溪等7個縣空氣質量排名全省縣級城市前十,尤溪、沙縣等6個縣入選“中國深呼吸小城百佳”。
三明水資源豐富,有“林深水美人長壽”的美譽。這里人均水資源擁有量8717立方米,2019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79.82歲,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52歲,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2歲。
近年來,三明市創新發展理念,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新業態。“三明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有條件、有優勢、有基礎,不僅能夠促進鄉村振興,也能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讓老百姓共享生態旅游帶來的‘紅利’,真可謂是一舉多得。”三明市委書記林興祿說。
2019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借此契機,三明市委、市政府把森林康養產業作為綠色產業的新龍頭,在全國率先提出“全域森林康養”理念,主動作為、先行先試,充分調研論證,開始對森林康養產業發展“開篇破題”。
為此,三明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三明市發展全域森林康養產業的意見》《三明市關于支持文旅康養產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等,明確提出到2022年,全市有5個(國家級3個)森林康養基地建成運營、扶持培育市級森林康養龍頭企業3—5家,每年建成1—2個森林康養基地,逐步實現全域覆蓋,努力將三明建設成為全國全域森林康養示范市。同時,從財政獎補、基地建設、游客組織、免費體驗有關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等方面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強化優勢資源整合和重大項目帶動,堅持“一縣一品一特色”差異化發展,構建文旅康養全產業鏈,打造文旅康養千億級支柱產業。
為了做大做強森林康養產業,三明市還注重規劃引領先行,委托北京林業大學規劃團隊,編制三明市全域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規劃和7個市級森林康養試點基地規劃。目前,大田桃源睡眠小鎮、將樂龍棲山、將樂鷺鳴灣3個森林康養基地控制性詳規已通過專家評審,全市的規劃正準備評審。
產品多元
走進泰寧“耕讀李家”森林康養小鎮,美麗動人的丹霞田園風光映入眼簾。在這里,游客可以在靜謐的森林康養小道漫步,到青翠的“李家菜地”回味鄉愁,去“呦呦鹿鳴”鹿趣園體驗詩情畫意,還可以到仿古的李家客棧休憩放松身心。
“我們小鎮依托大金湖、丹霞地貌等資源,有機融入農耕、禪修、運動、養生等元素,建設重點推進‘耕讀李家’、牧心谷、靜心書院、7.5公里環形騎行步道及攀巖場所等項目建設,打造‘森林+靜心修養’特色產品吸引游客。”泰寧“耕讀李家”森林康養小鎮負責人林永勝介紹說。
據悉,這是三明著力打造的森林康養特色產品之一。“近年來,三明市以‘森林+’為主線,以醫養結合為抓手,打造了靜心修養、睡眠康養、食療瘦身、溫泉療養等多層次、多種類的森林康養旅游產品,滿足不同游客的康養需求。”三明市林業局局長劉小彥說。
大田桃源睡眠小鎮由大田縣赤頭坂國有林場的場部改造而來,擁有林地面積37197畝,森林覆蓋率96%以上。近年來,小鎮圍繞“睡眠康養”主題,開展森林漫步、健步和森林太極、瑜伽等康養運動,策劃“追夢”系列康養套餐,開發藥膳及森林食療,現有床位102張,餐廳可同時接待120人用餐。
“我們依托森林環境和市第一醫院醫技資源,設立自助式健康檢測室,可提供體檢并建立健康檔案;設立睡眠??崎T診,將‘焦慮伴睡眠障礙’列入醫保特殊病種報銷目錄,開通醫保報銷系統,打造‘森林+睡眠康養’特色產品。”桃源睡眠小鎮負責人涂聯明介紹。
此外,清流天芳悅潭森林康養基地,依托富鍺溫泉開展溫泉療養、休閑度假,與金訶藏藥合作,開展鍺溫泉水富集濃縮研究,打造“森林+溫泉療養”特色產品;沙縣馬巖森林康養基地以中醫經絡調理為核心,結合森林高氧運動,融入特色健康小吃,打造“森林+食療瘦身”康養產品;大田翰霖泉森林康養基地,借助森林環境和養胰控糖技術,開展道康源養生、糖尿病調理、森林拓展等康養項目,打造“森林+康復療養”特色產品,設計了“3天2夜”“7天6夜”“10天9夜”等套餐,為老年客戶提供深度身心療愈康養體驗。同時,三明市還注重鄉土藥膳產品開發,整理鄉土藥膳近200種,并按功能細分出睡眠藥膳53種、四季養生和慢性病藥膳137種。
劉小彥介紹,在森林康養基地特色產品規劃建設中,三明堅持“三不”原則,即不搞大拆大建,利用國有林場老場部和舊工區、農村閑置房、閑置地和可改造提升的旅游場所,植入康養元素進行提升;不一哄而上,試點先行;不追求高大上,多層次發展。
目前,三明全市轉型發展的森林康養基地試點有近20處,吸引了八方游客前來。據統計,2019年三明全市共接待游客3917.56萬人次,實現收入416.86億元。其中,森林康養產業接納康養人數1175萬人次,實現收入125億元,占全市文旅產業的30%。
創意營銷
今年8月,三明市林業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總工會攜手,分赴福建省內福州、廈門、泉州等五地推介“林深水美人長壽·逛吃三明”全域全時旅游和森林康養產品。圍繞“美食、康養、紅色”主題線路,推出一系列涵蓋文化體驗、觀光度假、養生養老、鄉村休閑、科普研學等要素的文旅康養產品。據統計,10個參加推介的森林康養基地8月底康養總人數12428人次,較7月份增加1710人次,增長16%。
三明市副市長張文珍表示,近年來,三明市委、市政府把發展全域全時旅游和森林康養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不斷打響“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品牌。希望通過此次巡回推介,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三明康養旅游,推動雙方旅游業共同發展。
據介紹,三明市森林康養基地“十養”聯盟于今年5月組建。據悉,該聯盟是由全國森林康養建設示范基地、市級森林康養基地自愿組成的地方性行業聯盟組織,將圍繞“養身、養形、養心、養性、養情、養神、養氣、養智、養德、養壽”等“十養”,統一對外宣傳、營銷,加強森林康養基地之間交流協作、人員培訓、產品設計、品牌推廣等,不斷開拓三明森林康養市場。
針對長三角等旅游客源地市場,三明市總工會聯合市文化和旅游局出臺了《面向浙江、江蘇、安徽、上海“三省一市”職工療休養優惠政策》。今年初,優惠范圍向省內和閩粵贛3省13市拓展,同時,促成全市116家景區景點面向職工療休養減免門票,進一步增強療休養區域協作吸引力,促進文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
“三明推出的職工療休養優惠政策,為三明森林康養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明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興萬介紹說。據統計,2019年全市接待省內外各地勞模、職工療休養82批次2525名職工;清流縣通過在上海設立景區辦事處等方式開拓市場,2019年接待上海游客8萬多人,約占全縣旅游人數的11%。
據了解,三明市森林康養產業,帶動了山區林區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三明市泰寧縣“耕讀李家”森林康養小鎮,通過組建扶貧開發促進會,盤活資金、盤活資產、盤活資源,農民變成了股民、民居變成了民宿、農民的手藝變成了資金收益,2019年接待客人8萬多人次,帶動村民每年戶均增收5000多元。
劉小彥說,三明森林康養產業剛剛起步,下一步,還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特色培育、招商引資以及市場拓展方面下功夫,加快推動森林康養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