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祭社王爺要有糖。做糖有的用小黃米,有的用糖蘿卜或大米,而大多數用大麥,唯有滿族用高梁米和大蘿卜來熬糖,其味美香甜。熬成的糖塊,除祭灶王爺外,當初一來拜年客人,也要請他們品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農家在這天撒年(粘)糕,并給灶王爺供上,粘住灶王爺嘴,以免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壞話。在晚上夜深人靜時還要將編制的秸馬、小狗、小公雞等六樣祭品同灶王爺畫像一起燒掉,并鳴放鞭炮送灶王爺上天。
正月二十五填倉,各家制做三樣水撈米飯(即高梁米、小米、苞米碴子),蒸煮八成熟(其意是確保莊稼收熟八成)。男人們動手制作小犁杖、小車、小鋤頭、小鐮刀等。拂曉進哈什(滿族倉房),在囤子尖上放上一碗飯和三柱香,然后念豐收歌:人畜兩旺糧滿倉,風調雨順多得力,雞鴨鵝狗家禽旺,吾們老少謝上倉。
二月二龍抬頭,這天祭福、德、土地爺正神。莊稼院蒸大饅頭十個,五個為一份分東西供上。此日,農戶吃豬頭(豬頭的眼、耳、鼻子里,用鐵棍子烙),意為烙蟲子,以免莊稼遭蟲災。
五月初五端午節,滿族人稱之為“破五”。以吃雞鴨蛋為主要食品,還要吃魚和粽子等。
七月十五,家家戶戶做巧果。傳統的五花菜、臘菜各有各的特色。五花菜,食后而清心火;臘菜食后通七竅。對上述兩種傳統菜的配制做法也有不同。
五花菜:采用鮮大白菜、大蘿卜、青蘿卜,還有胡蘿卜、芹菜。將五樣菜切后放入適量鹽,攪拌后即可吃,清熱解毒又消炎。
臘菜:將玉根頭煮熟,出鍋后立即用大蘿卜絲捂蓋,待涼透后再吃。此菜食后通七竅有益健康。
還有與眾不同的波羅葉餅、蘇子葉餅、酸湯子、蕎面蔥花卷子、豆面卷子等等,都是傳統風味食品。過大年吃年飯,傳統的說法是:盛京東是粘火勺,盛京西是粘豆包,盛京中是粘切糕。
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臘八粥配料奇特,用四米、兩仁、兩子。四米有:粘高梁米、粘玉米碴子、西粘谷米、大黃米。兩仁有:山核桃仁、松子仁。兩子有:五味子、枸杞子。此粥大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