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庭湖夕照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于1982年,總面積19萬公頃,是國際重要濕地和亞洲最主要的冬候鳥棲息地之一。這里有鳥類30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白鶴、白頭鶴、東方白鶴、大鴇、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7種,被譽為“全球小白額雁最主要的越冬地”、”長江的明珠”、“拯救瀕危鶴類和淡水豚類的希望地”。
冬天的洞庭湖是候鳥的天堂,鳥兒們成群結隊地從遙遠的北方趕到這里,只為到這片得天獨厚的濕地來度過它們幾近半年的悠長“寒假”。每到這個季節,無數的鳥群像巨大的云彩,在寬闊的湖面上時而騰飛時而降落,場面格外壯觀。白鸛、黑鸛、白鶴、白頭鶴、大鴇、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這些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每年都是這里的常客。而今年,觀鳥者們在這里又首次發現了紅喉歌鴝的美麗身影。隨著這里的環境越來越好,來越冬的候鳥越來越多,冬天到洞庭湖來看鳥,應該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洞庭湖小天鵝
君山的后湖是鴨科鳥類喜歡的地方,大家在湖邊的路上排開一溜望遠鏡,里看到身材玲瓏的鳳頭潛鴨一下子從水里冒出來,水珠從它深色的羽毛上像珍珠一樣滾落,恰巧天空露出了太陽,照在湖面和鴨子們身上,非常美麗。離開后湖,一路開開停停,陸續看到了雉雞、啄木鳥、兩種斑鳩、幾種鷸。
洞庭湖越冬的鶴有三種,除了灰鶴還有白頭鶴、白枕鶴。車到丁字堤附近,我們開始留意鶴蹤。看過在農田里覓食的灰鶴后,上車走了沒多遠,天上翩翩飛過四只鶴。大家拿起雙筒望遠鏡觀察,希望辨認出是哪種鶴。可恨正好大逆光,只看到剪影,什么特征也看不出。正當大家要放棄時,一只鶴離群向右飛去,轉成側光,看清了它就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頭鶴。
終點采桑湖是雁鴨類水鳥集中的地方。到達管理站之前,我們發現一片湖面有大量反嘴鷸,但離得遠。費勁走過一段淤泥地,還摔了一跤,才到了比較容易看清鷸群的地方。一只反嘴鷸就很美麗了,幾千只反嘴鷸聚在一起更是奇觀。東洞庭湖的宣傳資料中有張照片,幾千反嘴鷸一齊起飛,非常壯觀。可惜直到我們離開,它們還在安穩覓食,一點沒有要飛的意思,我們也不能發出聲音或做動作把它們驚飛,因為觀鳥準則中有一條就是不能驚擾鳥類。登上采桑湖管理站二樓,架起望遠鏡,可以看到大群的羅紋鴨、赤膀鴨,湖邊水草上休息的雁群。雁群距離遠,湖面又有霧,要把五種雁分別“挑”出來,比的實際是器材和眼力了。首先看清的是豆雁,為數最多;灰雁也不少,容易看到;小白額雁也找到了,頭上的白額大,很顯眼;白額雁難找些,它們的白額較小,但體形更大。最后還剩鴻雁,按理不難找,卻始終找不到,因為它們的身子被草擋住了,而特征鮮明的脖子又因為都在睡覺縮到了翅膀下,好不容易有幾只抬了抬脖子,總算給“逮”住了。
在管理站樓上看了一會兒,覺得不過癮,又下到大堤上,陸續看到了白琵鷺群、普通鸕鶿群、紅嘴鷗群、翹鼻麻鴨、黑腹濱鷸、鳳頭麥雞、游隼等等,還有珍貴的東方白鸛。
進入11月份以來,隨著北方氣溫逐漸下降,候鳥南遷過冬已進入關鍵時期。由于前段時間多雨,洞庭湖水位增長近7米,保護區內河灘和水草都被淹沒在水底,候鳥食物緊缺。為了獲得更多食物,不少候鳥飛到稻田安家,處境非常危險。12月初,候鳥大批遷徙將達到高峰,管理站將采取人工投食的方式補充候鳥的食物來源。
有位詩人說:“天空中鳥兒飛過,不留下一絲痕跡。”其實,鳥兒雖然不曾在天空中留下痕跡,卻會在觀鳥者的心目中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冬季到洞庭湖去觀鳥,就會多出一份城市生活中不曾有過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