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有很多別具風味的美食佳肴,“帕恰曼卡”大餐就是其中之一。
帕恰曼卡原意是“大地之鍋”,曾是秘魯安第斯山區人們喜愛的一道歷史悠久的傳統佳肴。它的名字由兩個印第安詞語組成,帕恰是“大地”的意思,曼卡則是“鍋”的意思。在制做這道大餐時,先要在地上挖出一個大坑,鋪上揀好的卵石用火烤熱,然后在石頭上放上各種肉類、土豆、木薯、玉米、豌豆等食物,再鋪上芭蕉葉或樹葉,最后蓋上泥土。大約過上兩三個小時,這道以大地為鍋、帶著泥土芬芳的大餐就制成了。
“帕恰曼卡”大餐一般不適合獨自享用,人們往往在家人和朋友相聚或者節慶時一起制做這道美味佳肴。制做時,男人們負責挖坑、挑揀合適的石頭和柴火,而女人們則負責收拾用做燒烤用的食物。當大家圍坐在一起,悠閑地享受著剛出土的鮮美多汁的“帕恰曼卡”大餐時,真是其樂融融。
帕恰曼卡的材料準備、烹制方法以及食用方式,無不蘊涵著秘魯深厚的文化傳統,體現了山民們對大地母親的感謝之情。這道食物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其原料的挑選也十分自由靈活。幾只雞腿、幾塊豬排、或者剛剛捕殺到野兔山羊等都可以拿來烤制,而食物配料也可以隨便組合,唯一的秘訣在于火候的掌握。用于制做“帕恰曼卡”大餐的石頭需要燒烤四五個小時以上方能使用,有經驗的人往往會保留那些經過碳火淬煉的石頭,以便下次使用起來更為方便。
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帕恰曼卡”大餐靠著它獨特的魅力逐漸走出山區,流傳到秘魯全國各大城市。由于在城里不能象山里人那樣在地上挖坑,人們便將其制作方法加以改進。在周末,不少城市里人開車到郊區的鄉村俱樂部,在那里點上一道用爐灶或大鍋剛烤制出來的“帕恰曼卡”大餐,大快朵頤一番。
秘魯南部阿亞庫喬省有位名叫烏戈·克雷斯波的土著人,是遠近聞名的“帕恰曼卡”大餐烤制大師,有著30多年的豐富制做經驗。他曾經用500公斤的各種肉類和1500公斤的配料,制成了一個特大型“帕恰曼卡”大餐,希望能以此載入吉尼斯紀錄。
秘魯不同地方的人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配料,烤制出風味各異的“帕恰曼卡”大餐。有人甚至還發明了“海鮮帕恰曼卡”大餐,將肉類換成鱒魚、石斑魚等海鮮,加以腌制后燒烤,同樣鮮美無比。
濃郁的鄉土氣息似乎令“帕恰曼卡”大餐與外交禮儀格格不入。據說,秘魯總統托萊多曾突發奇想,要以“帕恰曼卡”大餐代替法式自助餐宴請各國來賓。但后因第一夫人的反對而被取消。不久前,“帕恰曼卡”大餐被秘魯全國文化協會評為本國文化遺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道平民大餐也可以象皮斯科酒和“賽維切”生魚片那樣,登上國宴的大雅之堂。
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新華分社:
四川旅游
九寨溝旅游
峨眉山旅游
稻城亞丁旅游
成都周邊旅游
三亞旅游
云南旅游
24小時服務熱線:
4007 028 188 直撥號碼:
028-87668000 87666645
Copyright © 2005-2023 www.bjlehm.com 版權所有 經營許可證:L-SC-CJ00003
蜀ICP備13027583號-64
地址:中國.四川.成都市青羊區人民中路三段6號食品大廈6樓610室 技術支持:中國旅游聯盟信息研究所
本站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字信息均出自于互聯網上廣為流傳信息,文章圖片版權歸原著,如有版權糾紛,請來電,我社將主動聯系商量給予稿酬或予以刪除,我社不承擔法律責任。 負責人:楊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