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車縣伊什庫力鄉基本概況
原為第七人民公社,1984年改建為鄉。面積145.4平方千米,有27492人,其中維吾爾族27087人,其他民族405人。“伊什庫力”維吾爾語,“伊西克力”的諧音,意為“干活兒”,相傳古代,這里負責水利的官員,所到之處讓人們處理干活兒,故名。農作物有小麥、棉花、玉米、油料等。企業有養殖、園藝、農副產品加工、地毯編織、磚廠。
一、地理位置及范圍
伊什庫力鄉地處葉爾羌河西岸、縣城西南315國道南側,位于莎車鎮西北9千米處,屬莎車縣距縣城15公里。轄21個村,鄉政府駐闊依其村。地理坐標東經77°01′09″—78°11′09″,北緯38°01′09″—38°26′50″,東鄰米夏鄉,南接吾達力克鄉,西面是戈壁沙漠,北鄰拍克其鄉。
二、水文氣象
伊什庫力鄉地處東南亞腹地。屬典型暖帶大陸性荒漠氣候,為常年日照地區。降雨量稀少,蒸發強烈,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據氣象部門統計,項目區年平均氣溫11.5度,最高42度,最低零下23.5度。年均降水量43.2MM,蒸發量2287MM。最大凍土層深度75CM。年平均日照時數2965小時;積溫4162.3攝氏度。大風及沙塵暴災害嚴重。
三、地形、地貌及土壤
伊什庫力鄉屬葉爾羌河沖積平原區,地形較平坦,地勢由南向北自然傾斜,自然坡降為1‰,海拔1176∽1210米;地貌類型分為平原、平原洼地、沙丘等。土壤可分為三種類型:灌淤土、潮土、草甸土;據土壤化驗資料表明,本區土壤有機質含量為0.224%--0.834%,氮含量一般在0.011%--0.028%之間,含鹽0.27%--1%,PH值7.5—8.5,土地養分狀況屬中等水平。
四、水資源
伊什庫力鄉引用吐爾羌河水進行農業灌溉,主要由東方紅水庫、臥甫渠系引水,在80%保證率偏枯來水年份,可利用地下水資源量為14000萬立方米。我鄉地下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補給量為5200萬立方米,可開采量為3800萬立方米,目前年開采量150萬立方米,可持續開采,開采潛力巨大。
五、社會經濟狀況
1、人口及勞力:全鄉轄23個行政村、108個小隊。現有居民4930戶23327人;勞動力7866人。耕地43400畝,人均耕地1.75畝。全鄉農業生產主要以棉、糧為主,
2、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狀況:電教室、電教示范戶、農機站、農技站、畜牧獸醫站、科技中學、農經站等構成了一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為廣大農牧民增產增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六、基礎設施
1、水利骨干工程現狀:伊什庫力鄉現有耕地43400畝,水利設施共有灌溉支渠67公里,節水分水閘246座,大小橋涵196座,渡槽4座。可以滿足灌溉引水的基本要求。
2、田間工程現狀:現有機電井36眼,灌溉支渠67公里,農渠290公里,防滲渠12公里,渡槽4座。
3、農業機械及農機服務設施:鄉農機站現有多種型號的拖拉機等農機具共580臺,折合100標準臺,有耕、耙、平、播、植、保、收割等農機具,具有工作熟練的農機工作服務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