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東經108°51′-109°46′,北緯21°27′-21°55′。全縣陸地面積3062.8平方公里。縣城廉州鎮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市176公里,距北海市28公里。縣城東至山口圩77公里,西至丹竹江33公里,北至常樂江口大橋40公里,南至中站8公里。 東至山口鎮馬鞍嶺東英羅港主航道,西至西場鎮魯根嘴西大風江口主航道,南至福成鄉西村竹林鹽場四工區海堤,北至常樂鎮雙角嶺,縣境東西最大橫距96公里,南北最大縱距54公里。東北與博白縣、東南與廣東省廉江縣相鄰,西與欽州市交界。北與浦北縣、靈山縣接壤,南界東西兩段臨海,中段毗鄰北海市。面積3062平方千米,人口103 萬,漢族為主,有壯、瑤等少數民族。
自然資源
年均降水量1667毫米,年均溫22.3℃。森林蓄積量76萬立方米。海岸線總長477千米,灘涂4.3萬公頃,海產魚類160多種,蝦類40多種,貝類10多種,藻類3種。
礦產有鈦鐵礦、石英玻璃砂、金礦、花崗巖等。物產有南珠、儒艮、中國鱟、文昌魚、對蝦、爆竹、煙火、赤江雙耳沙貨、珍珠首飾。其中南珠產量大,采珠歷史悠久;儒艮為世界稀有珍貴動物。名勝古跡有東坡亭、大士閣、海角亭、合浦漢墓、文昌塔、合浦珍珠城遺址。
合浦縣屬北回歸線以南過渡熱帶的沿海平原地區。氣候為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平均日照總時數為1921小時,年均氣溫22.4℃,極端最高氣溫37.7℃,極端最低氣溫一0.8℃,年總積溫8181℃。無霜期358天。年均降雨量1663毫米,相對溫度75-86%。
南珠之鄉
合浦縣是著名的還珠故郡,歷史悠久。先秦屬百越中的駱越。秦代為象郡轄地。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設合浦郡(合浦,意為江河匯集于海之地)。三國吳大武帝黃武七年(公元228年),合浦郡改稱珠官郡,后復稱合浦郡。唐太宗貞觀八年(元634),合浦郡改稱廉州。此后,幾經演變,至明清兩代,仍為廉州府治。1911年辛亥革命后,撤銷廉州府,隸屬廣東省欽州專區。1952年隨欽州專區改隸廣西省。1955年8月劃給廣東省轄,為合浦專員公署所在地。1959年1月合浦專區撤銷,隸屬廣東省湛江地區。1965年6月劃給廣西壯族自治區管轄,隸屬欽州地區。1987年7月改隸北海市轄。1988年3月被國務院批準為沿海開放縣。1992年11月,李鵬總理親筆為合浦題詞:“南珠之鄉”。
合浦縣是廣西經濟較發達的縣(市)之一。合浦縣有海岸線307公里。全縣有9個鎮地處沿海,0—10米等深線的淺海域2.93萬公頃,海灘涂2.7萬公頃,可供開發利用。海區無工業污染,水體具有高硅高磷特性,水溫適中,餌料豐富,是名貴海貝、海珍品、魚是、藻類的繁殖地。主要經濟魚類130多種,蝦類40多種,貝類40多種,藻類5種,其中不少為名、特、優、稀品種。 水產品產量27.67萬噸。
旅游景點
合浦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口永安大士閣和古墓葬群以及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塔、東坡亭、海角亭子、惠愛橋、東山寺、魁星樓、抗日名將陳銘樞故居、陳銘樞故鄉璋嘉陳氏宗祠等77個文物古跡。此外,還有國家級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自治區級旅游度假區——南國星島湖,該湖面積6660多公頃,有大小島嶼1026個,風光秀麗。1996年月,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外景拍攝基地“水滸城”在此建成并投入使用,增加了該旅游區的景點設施。它與北海銀灘相輝映,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游客。 此外,還有山清水秀的南國瑤池——曲樟六湖水庫,南珠森林公園,清水江水庫等自然風景區。
星島湖
星島湖位于合浦縣城24公里洪潮水庫,方圓600平方公里, 有大小島嶼1026個,形狀各異,林木蒼翠,宛如一顆顆璀璨星星撒落在綠水碧波上。湖光山色,綺麗迷人,是度假避暑的佳處所在。隱于水下的古代“將軍墳”更飄渺著神秘色彩。
紅樹林
山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國務院定為五個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潮間帶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美稱,其“胎生”繁殖方式,為植物界所罕見,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科考價值。
漢墓博物館
位于合浦縣廉州鎮東南3公里處。屬古漢墓群,約千座以上。古漢墓分士坑墓和磚坑墓。近年出土的文物有銅鳳燈、銅屋、珍珠、瑪瑙、琥珀及陶屋、陶瓷等多件。
文昌塔
文昌塔位于合浦縣城南約兩公里處,始建于明朝萬歷四十年(公元1613),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塔為八角形,高約36米,塔座8.1米,內徑2.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