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示入選首批省文化和旅游IP培育名單,在經過初期自評、專家復核評審、網絡投票等環節,最終選出78家單位入選浙江省文化和旅游IP庫,溫州塘河夜畫、甌江夜游、望海樓、雁蕩山、一撮毛、君蘭小樣、永嘉書院、纈韻夾纈、僑家樂等9個項目成功入選。
“IP”是知識產權的首字母縮寫,原本是一個法律術語。“文化和旅游IP”簡稱文旅IP,即文旅融合背景下,在文化和旅游發展中具有獨特精神內涵和知識產權特征,得到廣泛傳播和應用,并產生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文化符號和品牌形象。
近年來,隨著文旅業態更加豐富、融合更加緊密,溫州的文旅產品逐漸從以往的“游山玩水”向“溯歷史、看文化、玩民俗”轉變,初步形成了一批別具特色的文旅IP。此次公布的首批省文化和旅游IP培育名單,既有夜游IP——塘河夜畫,集游船、水幕、情景劇、歌舞表演、燈光秀場于一體,六畫塘河、穿越時空,再現郭璞畫城、韋庸治水、謝靈運創作山水詩等傳奇故事,成為溫州城市夜游的又一張金名片;也有民宿IP——僑家樂,鮮明豐富的僑元素,融合本土的休閑體驗,迅速成為網紅打卡點,帶動區域鄉村振興和就業增收。還有文創IP——一撮毛,以水墨(國畫)人物為標志形象,深得網友喜愛,并逐步形成了主題酒坊、茶葉、服飾等衍生產品體系。
景區IP則以雁蕩山為代表。雁蕩山因“山頂有湖,蘆葦叢生,結草為蕩,秋雁宿之”而得名,開山始于晉代,興于唐,盛于宋,擁有積淀千年的宗教歷史和山水文化。謝靈運、貫休、沈括、徐霞客、康有為、張大千、潘天壽、郁達夫、郭沫若、鄧拓、舒婷等文人墨客為雁蕩山留下了7000多首詩詞。近年來,立足自然景觀、山水詩畫、人文宗教、地質奇觀等資源,雁蕩山重點做好旅游集散中心、中高山游線、民宿群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旅游四篇文章,并不斷衍生孵化出新的IP。比如以詩詞、書畫、茗茶等為主題,打造山水詩路IP;以地質科普、非遺民俗為重點,打造特色研學IP;巧妙融合古村古街與新興文創,推出“夫妻節”“布谷市集”“北閤市集”“能仁書院”等系列產品。根據市場需求和游客需求,還陸續打造出了運動休閑IP、名山夜游IP、影視演藝IP、鄉村旅游IP等新興文旅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