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威震千古,它首銜渤海朝日,尾枕祁連雪山,重關連疊,橫亙北國群山之巔。
嘉峪關位于甘肅河西走廊酒泉盆地西緣,雄峙于祁連雪峰與嘉峪黑山之間的巖崗上,地勢險峻,氣勢以雄偉,巍峨壯觀著稱
于世,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關城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是萬里長城的著名關城之一,也是長城沿線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雄關。1
96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峪關關城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組成。內城周長640米,面積2.58萬平方米,城墻高11米,高達17米
的三層三檐式的嘉峪關樓、柔遠樓、光華樓建在城臺之上。有雄踞西陲、俯視天下之感。關城上還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
樓、閘門樓共十四座。關城內建有游擊將軍府、井亭、文昌閣、關帝廟、牌樓、戲臺。關門西開,是古代出入關時必經之門,
上刻"嘉峪關"三個大字為清乾隆皇帝手書。
嘉峪關關城建筑設計非常獨特,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多道防線,形成重疊并守之勢,加上兩邊高山對峙,關居其中,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布局設計真是巧奪天工,有鬼斧神工之妙,"邊陲鎖鑰"之美稱。出關西行百余米外,有"天下
雄關"石碑,雄踞關前,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嘉峪雄關又和東隔萬里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遙相呼應,互競雄姿。
萬里長城第一墩
自嘉峪關向南7.5公里的長城盡頭,有一座高約(殘留)11米的烽火土墩,這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又是長城
線上無數烽火墩臺中形勢最險要的墩臺,故名"萬里長城第一墩"。
墩臺南臨祁連山北麓討賴河峽谷80余米高的懸崖峭壁,偉岸挺拔,別有風姿。旁邊有中國長城研究專家魏傳統先生手書
的"長城第一墩"碑文一塊,站在第一墩東面約50米處向西北望,見討賴河從祁連山"冰溝口"沖出,切割出百八十米深的峽
谷,險峻壯觀;長城從這里起步,宛若游龍,騰躍于戈壁瀚海之上,直奔萬里之外的遼東大海。
中國西部的"八達嶺"
--黑山懸臂長城
從關城往北約7.5公里處,就是有名的穿越黑山的天然孔道石關峽,明代為守護峽口,在峽口南北的黑山上均建有長
城。黑山山勢險峻陡峭,長城如蜈蚣登山,似鐵臂懸空,蔚為壯觀,被人們譽為西部長城的"八達嶺"。
懸臂長城和石關峽長城因在山脊上被風雨剝蝕損毀,僅留殘跡。為保護好嘉峪關及其兩翼長城的完整性,1987年嘉峪關
市人民政府籌款重修了峽口北山的懸臂長城。從1999年起,懸臂長城腳下的農民楊永福,自籌資金100多萬元,歷時3
年,于2002年修復了南山的石關峽長城及其城堡,使石關峽南北長城得以重現原貌,為嘉峪關新增了一處人文景觀。
地下畫廊-魏晉墓
豐富的地下畫廊--新城魏晉墓磚壁畫墓群,在嘉峪關市區東14公里處約10多平方公里的戈壁上留存著1400余座魏晉
時期的古墓群,自1972年以來共發掘13座,出土了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國家一級文物--骨尺等大批文物,更重要的
是,這些古墓大多為三室墓,建筑奇特,其壁用干磚壘砌,不用任何粘合劑,地鋪花磚,封頂嚴密。
最令人驚嘆的是墓壁的磚面上繪有豐富的彩色圖畫。大幅壁畫占幾塊磚面,小的只是一磚一畫,單幅主題,亦有連續多幅,
形成一個完整故事。墓內壁畫繪有農桑、畜牧、狩獵、出巡、驛使、屯兵、營壘、庖廚、釀造、宴樂、洗梳妝、穹廬和建筑裝
飾等多方面內容。其中的騎馬送信的"驛使"圖,在1982年全國郵聯第一次代表大會出了"小型張"郵票,發行后在國內外引
起很大反響。這些壁畫畫面生動逼真,筆法簡練有力,這些畫均早于敦煌莫高窟壁畫,對今人研究魏晉時期的政治、經濟、軍
事、農業、畜牧業、林果業、文化民俗及地理氣候均提供了詳實的史料佐證,被專家學者贊為豐富的地下畫廊,以其很高的研
究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吸引了中外學者和游人。
1988年建成了面積440平方米、前后兩院的"嘉峪關魏晉墓磚壁畫博物館"。
"七一"冰川
"七一"冰川位于嘉峪關以南130多公里處的祁連山腹地。祁連山介于甘肅青海兩省之間,屏河西走廊之南綿延一千多公
里,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主峰天梯山高達6400米。"七一"冰川海拔4300米,面積約5平方公里,冰層平均厚度
70米,最厚處達120米,是我國典型的大陸性冰川,也是亞洲距城市最近的冰川之一。
這座巨大的冰川,橫臥在高山環抱之中,輝映在麗日藍天之下,潔白晶瑩,光茫耀眼,象一幀巨畫,美不勝收。冰川之水
還為河西走廊戈壁瀚海創造了無數鮮為人知的自然景觀,冰川水從祁連山流出,經深山峽谷,流入沙漠變成潛流,形成各種地
下清泉,有的儲積成各種沼澤、池塘,變成湖泊、海水,被稱為瀚海明珠;在晴朗之晨,遠眺無垠荒漠,只見濤濤海水,洶涌
澎湃,泛起層層漣漪,在天地相連之處,像急速流動的白色海浪(實為地氣),在迷幻霧氣中隱約顯出高樓大廈、雄關樓閣,甚
至有五光十色的光柱,還會顯出工廠、田野、車水馬龍的鬧市,所有這些若隱若顯,被掩映在奇光異彩的沙漠之中,這便是人
們想要見到的"海市蜃樓"。
花海魔鬼城
北距嘉峪關約80公里的地方有一片方圓約10公里的雅丹地貌區。這里白色的粘土性巖層,經數萬年的洪水沖刷和風沙剝
蝕,形成低洼的溝槽和凸起的壟脊,大的似屋舍似城堡,小的如人形如動物,形態各異,千奇百怪,十分壯觀。
討賴河大峽谷
討賴河屬于黑河水系,原名"呼蠶水"是上天賞賜的意思,又稱"北大河"。發源于祁連山,流經嘉峪關境內約35公里,該
河中上游受河水的長期沖刷,河床逐年在增寬或下沉,形成為一條大峽谷,深度由五六十米到八百米不等,地勢十分險要。
迎賓湖旅游園區
位于市區中心,北接人民公園,形似嘉峪關市地形輪廓,水域面積約24公頃。湖邊圍欄上繪有1012幅反映嘉峪關人
文歷史以及中國和世界文化成就的圖畫,構成了別具一格的迎賓湖文化長廊。雄關廣場位于南市區,由紀念、休閑、文化三部
分組成,總面積11.8萬平方米。該廣場將傳統的審美觀念和現代化城市建設理念相結合,融入嘉峪關深厚的長城文化和絲
路文化特色,創造了一系列新的人文景觀,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
東湖生態旅游景區
位于嘉峪關南市區,總占地面積165萬平方米,湖水面積56萬平方米,是嘉峪關市城建史上規模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
景區內碼頭、拱橋,飄帶河,中心廣場等輔助設施完善,功能配套,是目前甘肅省河西地區最大的生態旅游風景區。
嘉峪關市南市區
又稱"嘉南開發區",是嘉峪關市"十五"期間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該開發區以雄關廣場為中心向四周延伸,目前已初具規
模,成為甘肅省河西地區著名的小康建設新區之一。
世紀園住宅小區
位于北市區,是嘉峪關市小康建設模范住宅小區之一,小區內建有較高水平的休閑、娛樂、健身等設施和形式多樣的花園、
草坪、綠地,是嘉峪關市小康安居工程建設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