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起榮昌,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榮昌豬’。不久以后,我們希望提起海棠,人們也能想到榮昌。”榮昌縣委書記陳杰提起“海棠戰略”,仍按捺不住激動和自豪。上周,榮昌首屆“海棠香國旅游文化節”落下帷幕,18萬人聞“香”而至。據榮昌旅游局昨日統計,今年“海棠香國”的名氣打響全國后,在一周內至少增加了上千萬元的收入。
“海棠香國”一周招攬18萬人
昨天,榮昌旅游局公布了一組數據——從4月28日到5月4日,持續一周的首屆“海棠香國旅游文化節”,共吸引了18萬來自四川、重慶主城的游客來榮昌游玩,實現旅游收入3000多萬元。同時舉行的榮昌名特優產品展銷,現場銷售額達500多萬元,共拉動消費2500多萬元。
“這次海棠文化節我們是花了大力氣來做的,昌州故里開街、海棠集體婚禮都吸引了很多人。以前我們舉辦年豬節時都沒有這么多人來!”榮昌旅游局紀檢組長陳和躍樂呵呵地說,比起年豬“俗文化”,這張“雅文化”牌打得有分量。
陳和躍透露,第二屆海棠香國旅游文化節預計將提前到明年3月舉行。
“花文化”“豬文化”并駕齊驅
“鮮艷的海棠帶給我們榮昌的,可不只是一朵花那么簡單。”榮昌縣委書記陳杰認為,挖掘海棠文化背后的目的,是要提升榮昌的城市品質,推動一批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讓榮昌有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悉,早在2年前,陳杰就研究如何把“海棠香國”文化運用于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中。經過專家們的科學論證后,“海棠香國”成為榮昌在促進發展中的一條新思路——挖掘海棠文化,開發以海棠文化為內涵的旅游和商業文化產業。
一年多前,榮昌投入數千萬元,對縣城內的海棠公園進行改造。截至本月初,從榮昌縣城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路孔古鎮8.8公里長的大道兩邊,已栽種上6萬多株海棠。今年整個縣城已種有13萬株海棠,未來將形成“十里長廊,十萬海棠,滿城飄香”的盛況。
陳杰表示,現在年豬文化節和海棠文化節如同手心手背,都是榮昌發展的重點。“榮昌正在轉型之中,預計未來幾年內,打造海棠文化這一品牌將花費數億元資金。”
本月動工建50畝香國古城
事實上,海棠文化使得榮昌形成新的旅游產業。從縣城到路孔古鎮的近十里長廊建設,把縣城與路孔歷史文化名鎮連為一體,形成了有獨特海棠文化韻味的榮昌版“清明上河圖”,榮昌縣旅游局局長羅樹年說。
預計本月內,榮昌的另一大海棠文化產品——香國古城也將動工建設。據了解,建在縣城內聯升大橋旁邊、占地50畝的香國古城,投資將達兩億元,以明清風格為主。另外,18平方公里的海棠濕地公園也在規劃之中。
“海棠香國”將成注冊商標
海棠文化還形成了招商引資的吸引力。目前,榮昌以海棠文化為內涵的城市風貌建設、旅游文化產業等產業的開發中,已吸引投資10多億元。
記者昨日獲悉,榮昌縣正在準備將十多個與“海棠香國”文化有關的名詞申請商標注冊,保護好“海棠香國”這一傳承了千年的“品牌”。這個月,“一城海棠,四季榮昌”的形象宣傳片也將登陸央視一套和新聞頻道,展示榮昌的海棠之壯美。
相關鏈接
歷史、建筑風貌、幸福和愛情
榮昌海棠文化有3大內涵
榮昌從海棠文化中將挖掘出些什么?陳杰認為,榮昌從海棠文化中,將重點挖掘出三大文化內涵:
一是歷史文化。榮昌有1300多年歷史,又是古昌州治所首設地。因此,榮昌的歷史文化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目前為止,就有榮昌夏布、榮昌折扇兩項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榮昌陶器、榮昌纏絲拳、清江黃氏雜技等7項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把這些歷史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出來,是榮昌的一筆寶貴財富。
二是建筑風貌文化。海棠文化是一種歷史文化,這一歷史文化被運用于城市風貌建設中,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建筑風貌文化。陳杰說,在挖掘這一文化內涵中,去年縣里專門舉辦了建筑風貌研討會,確立了在城市風貌建設中,要打造榮昌版的“清明上河圖”。
三是幸福和愛情文化。海棠花象征愛情,象征幸福。因此,這與當前的民生幸福相融,挖掘幸福和愛情文化,讓榮昌人的生活過得更幸福,年輕人的愛情源遠流長。今年舉辦的首屆海棠文化節,就體現了這一文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