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嫩江灣,江開柳綠,生機盎然。走進嫩江灣各景點,機器轟鳴,人頭攢動,一派繁忙的建設景象。大安嫩江灣濕地恢復保護與旅游開發工程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
大安市把嫩江灣濕地作為改善人居環境、繁榮旅游業、凸顯城市特色的寶貴資源,聘請北京達沃斯設計規劃設計院對濕地生態旅游進行整體設計,精心打造,強勢推進。按照“引進一源,激活六源,做大做強八個產業”的思路,恢復濕地36.5平方公里。加快建設“一心兩帶四環九區”景點景觀,激活“土地、泡沼、旅游、城市、文化和勞動力”六種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做大做強“建筑、交通運輸、水產、商貿、餐飲、住宿、娛樂、文化”八個產業,全面打響“東賞長白山,西游嫩江灣”旅游品牌。
大安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城區東北部,距城區僅2公里,屬天然港灣濕地。去年,嫩江灣以其獨特的生態和生物多樣性價值被國家林業局正式批準為嫩江灣國家濕地公園,這一“國字號”榮譽的加冕,再次振奮了“江灣人”的精神,“大干快干”“5+2工作日”“白+黑趕工期”,加快嫩江灣建設,成為全市上下共同的心愿。
為了加速嫩江灣建設進程,春節過后,大安市委市政府深入調研,超前謀劃。多次召開調度會,并帶領林業、水利、土地、大賚鄉等相關部門深入景區實地徒步踏查。從泵站前即將建設的親水灣前,到九曲回廊荷花池,沿江近4公里的路程,決策者現場指導,強力推進。分管市領導每天不到6點就來到景區,現場辦公,現場研究工作,解決問題。年初以來,沿江大搞綠化,美化,硬化,亮化,建設親水灣、閱江平臺,為市民和游客打造臨江親水的平臺。出動四十多工程車,每天清於近萬方,工程進行半個月,清於15萬方;按照“科學規劃,高標準建設”的思路,加快核心區景點建設,注重景點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濕地公園招商項目建設相關問題的報告,福人島、漁家篝火、東北人家、地藏寺等多項景點工程正在進行勘探設計,外灘測量已經完成,馬上進入施工期,此外還研究出臺了嫩江灣濕地公園管理辦法。
抓住“舉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的有利契機,加緊行動,在江灣造林造綠。建設系統提出了“打響造林攻堅戰,三年任務一年超”,計劃造林29萬平米,是市里下達三年總任務的四倍。從4月21日起至5月1日前,是造林的黃金期,為了落實局里下達的任務,他們提出了“10天任務8天干”的口號,成立了規劃質量組、栽植組、澆水組、修剪組等,貪黑起早,每天出動200多人次,澆水車輛10臺,水泵3臺,栽植垂柳、俄羅斯紫葉李、美人松、白榆、蒙古黃榆、四季丁香、水臘球、銀中楊等花卉、灌木、樹木等60余種70萬余株。
展開2010年嫩江灣濕地公園修建計劃,各項規劃詳盡細致,讓人精神振奮。土方工程:城市運河挖通、外灘縱深通道和堆積土山、嫩江口門挖通、泵站前江邊碼頭清於、玉龍湖小島堆積;水利工程大壩護坡、外灘閘涵、玉龍湖防浪沖刷玉龍湖養魚招商;經營管理:水上游樂項目招商、外灘招商、江邊游船招商、旅游產品開發(同心鎖、魚干、小工藝品)……美好的藍圖正在有序實施,一座泡沼縱橫、水草豐茂、具有濃郁北方風光的國家濕地公園即將現身嫩江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