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位于四川綿陽安縣桑棗鎮2公里,距安縣8公里,距綿陽42公里,距成都120公里,是綿陽、安縣通往千佛山、白水湖必經之地。與九寨溝、黃龍、北川猿王洞、平武報恩寺旅游黃金線相連。
羅浮山地處龍門山前凹陷帶與四川盆地的邊緣地帶相接,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南北寬1.5公里,東西長2公里,面積約3平方公里。羅浮山屬于低山旅游區,海拔高859米,垂直高度200余米,適宜游客徒步攀登。
羅浮山主要地層從古生界、中生界到新生界,新老巖層均有發育,顯露的巖層則以中晚期侏羅紀礫巖為主。由于受龍門山地塊長期活動影響,經過下沉,又上升成山。因此,在明代稱之為浮山,明中期萬歷年間有“小羅浮”之稱。羅浮山東、北、西三面是茶坪河與水渠環繞流過,冬春山下水氣騰升、云霧繚繞。無論是從山上、山下眺望均有云霧中的浮山之感覺。
羅浮山具有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明顯,降雨充沛,日照率低,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6~30℃。植被優良,竹、樹、果林成片,林蔭蔽日,清幽滴翠。山勢陡峭、突而險峻,十二峰拔地而起,奇山、怪石、巖、豎洞、泉、關81個景觀遍布其間,集雄、幽、秀、險于一身。素有“羅浮疊翠”、“安縣八景”的美譽,《西游記》影片攝制組在此攝有片段場景。
羅浮山文化遺產有明代大將軍都尉徐恒之墓,桅桿、牌坊、孫老爺書房和民間故事等。前山佛教飛鳴禪院,后山道教玉清、天仙二觀,歷史悠久,香客云集,每年有三次上萬人的朝山拜廟。羌族城寨遣址多處,五百多年前羌族與明王朝交戰的古戰場――易守難攻的“羌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