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木結構幾乎是古鎮(zhèn)共有的特色,但伴著西塘走過千年的“黛瓦粉墻”卻顯得尤為平民。“不求大富大貴光宗耀祖,只求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西塘少了幾分可以炫耀于世的光芒,卻多了幾絲寧靜安逸。西塘人勤勞節(jié)儉,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安定的生活在這座千年水鄉(xiāng),這樣恬淡的平民文化也浸潤在這座古鎮(zhèn)的一磚一瓦里。
風水突顯天人合一的平民文化
依河傍水的西塘永遠與水有著訴不清的情愫。鎮(zhèn)上的民宅,無論大小,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與水相親,水就像民宅的精神脊梁,西塘人的靈魂。
他們的生活,洗衣做飯飲水都靠穿鎮(zhèn)而過的西塘水。但說也奇怪,鎮(zhèn)上所有傍河的宅居或小橋,都用石塊把水攬進懷抱。從建筑風水觀“左水右道為上”的觀點來看,西塘的戶外回避似乎不太講究。西塘古鎮(zhèn)保護與旅游開發(fā)管理委員會顧問韓金梅并不認為這些有不妥,“這里的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們看重人的因素,看重自己如何適應環(huán)境、適應社會,而不是苛求環(huán)境給自己帶來的生存條件。”
古人造房一般要求后山前池,左河右道,即流水為青龍,道路為白虎,池為朱雀,山為玄武。而這樣的風水地在素有“平川”之稱的西塘幾乎也是不可能的。“古鎮(zhèn)的百姓只要求方便就滿足,在他們的生活理念里有水有路就是最佳的住處。”在韓金梅的眼里也許這就是西塘平民文化最好的詮釋,“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是所有古鎮(zhèn)百姓和來過西塘游客最深的感受。
古鎮(zhèn)宅弄深處有曲徑通幽
除西塘水外,“弄堂”是西塘古鎮(zhèn)的另一魂,也是西塘人的命脈。由于西塘的院落、商號大多臨河而建,于是就形成了一條條與河道并行的小巷和街道,故為“弄堂”。
西塘的弄堂有122條之多,長100米以上的有5條。按用途分為3類:一類用于住宅建筑,稱為“陪弄”;另一類用于連接街和河道,被稱為“水弄”;還有一類是人們日常行走的,將兩條平行的街連通的弄堂。這些弄堂或長或短,勾畫出一股寧靜的氛圍,而清淡淳樸的民風也就隱約地流瀉了出來,讓觀者不得不嘆服興建者絕妙的用心。
在這些弄堂之中,以西街上的“石皮弄”最讓人流連。石皮弄因地上鋪的石板薄如皮而得名。弄總長68米,由216塊石塊鋪就而成,兩側是宅第高墻。石皮弄還有著“西塘一線天”之稱,只因最窄處只有0.8米,只容兩個身瘦之人側身而過。而最寬處也只有1米,是西塘最窄的弄。
老祖宗對弄堂的設計與“八抬大轎過寬巷”又一次顯得“格格不入”,但這不也正是西塘人淡泊名利、現(xiàn)世安好的最具象的表現(xiàn)嗎?
人性化廊棚為古鎮(zhèn)帶來溫暖
古鎮(zhèn)中最與眾不同的就是清一色黑瓦蓋頂?shù)睦扰铩_@廊棚不僅是西塘最獨特的標志,也是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獨一無二的設計。相傳西塘一位商家看船工們在太陽下工作很辛苦,于是就用木頭和瓦搭起了廊棚,為船工們遮陽。以后古道衷腸的西塘人家就都在門前搭起了廊棚,有的還在廊棚中建了亭子和椅子供人們休息。記者查閱資料,關于廊棚的傳說還很多,或許正因為故事版本眾多,才讓廊棚越發(fā)的顯出一種暖心的歷史味道。
西塘的廊棚在沿河一側設有靠背長凳,磨得發(fā)光的凳背已經(jīng)不知為多少路人提供過溫暖的依靠。廊棚上的石板有些是空心的,踩在上頭咚咚作響。“這是有意鋪設的,可以使廊內的積水流走。”韓金梅說的一點都沒說,江南多雨的氣候使煙雨長廊宛若溫柔的懷抱,將西塘各處擁入懷中,風雨不侵。數(shù)千年來,它不僅僅讓人們在雨中來去自由,也讓人們記住了西塘人們的智慧和善良。
西塘,就是這樣一個美麗而古老的所在,它穿古透今,始終幽雅而從容。縱看全鎮(zhèn),竟找不到一處張揚的飛檐翹角,這與西塘充滿各處的平民文化息息相關。“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的人生信條深深地鑲進到了這些建筑語言之中。
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新華分社:
四川旅游
九寨溝旅游
峨眉山旅游
稻城亞丁旅游
成都周邊旅游
三亞旅游
云南旅游
24小時服務熱線:
4007 028 188 直撥號碼:
028-87668000 87666645
Copyright © 2005-2023 www.bjlehm.com 版權所有 經(jīng)營許可證:L-SC-CJ00003
蜀ICP備13027583號-64
地址:中國.四川.成都市青羊區(qū)人民中路三段6號食品大廈6樓610室 技術支持:中國旅游聯(lián)盟信息研究所
本站聲明:本站所使用圖片及文字信息均出自于互聯(lián)網(wǎng)上廣為流傳信息,文章圖片版權歸原著,如有版權糾紛,請來電,我社將主動聯(lián)系商量給予稿酬或予以刪除,我社不承擔法律責任。 負責人:楊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