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雙版納勐景來景區是在勐??h打洛鎮景來寨(古稱勐景來)的基礎上創建的,位于昆洛公路距打洛鎮2公里處,區域范圍內具有許多獨特的旅游資源和傳奇的歷史典故。
景來寨東臨緬甸,西緊靠昆洛公路,南靠大片橡膠林,整個村寨范圍占地5.6平方公里。其間有水田百余畝,魚塘若干,家畜成群,民間百姓生息勞作的場景隨處可見,田園風光自然真實。
進入村口可見寨舍緊密相聯,高低錯落有致,保持了古樸鮮明的傳統建筑風格,有村戶99戶460多人口,皆為傣族。北面有佛寺、101座白塔、菩提神樹、神泉,與村寨整體相聯,加之悠久的歷史以及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體現了濃厚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特色。村寨臨南為中緬交界的打洛江,江東有一300畝欒崗龍島。整個村寨有著濃厚的原始文化氣息和生態村落的典型特征,有著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真實意境,加之特定的區位和自然環境更增強了其游覽的價值。
勐景來景區根據景來寨的實際情況,經過充分規劃,按照國家旅游景區建設的有關要求,在與村寨村民反復溝通的情況下,因地制宜地進行開發建設。歷經二年多的開發,勐景來景區現已成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景區一期開發投入2000萬元,主要項目包括:傣民居和農耕文化展示區、邊境探秘觀光區、中緬界河打洛江漂流等項目的開發建設。
傣民居和農耕文化展示區。西雙版納的少數民族大多依山而居,傍水而存,他們愛山愛水愛土地,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許多屬于自己獨特的信仰文化。該區域為展現這一民族的傳統文化,以農耕文化為主題,保護性開發了邊城古寨、孔雀河、寨心、寨神、百塔林、護塔河、千年菩提神樹、拴象樹、情人樹、神泉、佛寺、民間趕擺集市、少數民族民間工藝展示區、農耕文化展示區等有機結合,充分體現西雙版納民間博大精深的貝葉文化。整個景區將根據現有資源從生態的角度,通過系統性策劃,以農耕文化歷史背景為源頭貫穿整個景區的開發,展示了景來寨邊境世外桃源式的美好景象。
邊境探秘觀光區。該觀光區為中心景區東面,即出寨口見打洛江,打洛江一江隔兩國,江水淺灘深潭千姿百態,對岸切割狀喀斯特地貌,向前是沿江沙灘,沿河向東是國堤、中緬界碑及欒崗龍島,向東目及之處連綿起伏的膠林,游客可以最近距離親臨中緬邊境線,打洛江、孔雀河、象鼻山、龍女洞、沙灘雕塑、中緬邊境229界碑、欒崗龍島、橡膠林構成了邊境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中緬界河打洛江漂流探險。打洛江一江隔兩國,水速時緩時急,迂回曲折,兩岸奇山怪石隨處可見,古樹翠竹比比皆是,邊民依江而存的生活勞作場景自然真實,充分利用 打洛江,采用竹筏為漂流工具,自原打洛海關為起點,左邊是中國、右邊是緬甸,乘輕快竹筏,漂打洛水,看傣女搗衣、見傣民抓魚、聽山歌對唱、終點到勐景來景區欒崗龍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