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爾洪鄉位于新疆富蘊縣東部,南與奇臺、吉木薩爾縣相接,北與蒙古接壤,邊境線長72公里。全鄉南北長約500公里,東西寬約36公里,行政區域面積1.8萬平方公里,是阿勒泰地區農牧業大鄉之一。鄉轄19個行政村,其中14個農業村,5個牧業村。全鄉總人口為1.6萬人,有漢、哈、回、維、蒙古族等民族組成,其中哈族總人口的93.9%;全鄉現有耕地面積8.3萬畝,主要種植小麥、豌豆、土豆等農作物。
近年來,吐爾洪鄉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團結帶領全鄉干部群眾以昂揚奮發的斗志、開拓創新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作風,致力于三個文明建設,全鄉各項事業取得了明顯進步。
國民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十五”期間,吐爾洪鄉結合自身實際,大力發展優勢產業,至2005年底,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0612萬元,較2001年增長79.6%,農業總產值達5081萬元,比2001年增長46%,平均每年增長12%。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5531萬元,比2001年增長89.2%。其中工業總產值4208萬元,增長 98.6%。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70元。
農牧業基礎地位不斷鞏固。2005年全鄉糧食總產量達到13935噸,較2001年增長42.5%,并且進行谷子、早熟花生、高粱、早熟油葵、早熟籽粒玉米、小麥新品種“新春17號”等試種工程,特別是新品種“半無葉豌豆草原276”,試種單產較普通品種番了一翻,經過兩年推廣種植,種植技術逐步成熟,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種植效益明顯提高。“十五”末,全鄉牲畜最高飼養量達到33.2萬頭(只),比2001年增長14.5%。主要飼養牲畜有土種黃牛、西門塔爾、黑白花奶牛、絨山羊、阿勒泰大尾羊等。隨著青貯玉米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及農區養畜、育肥等技術的成熟,全鄉牧業正逐步改變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通水、通電、通公路,住房寬敞明亮、生活富足寬裕、精神文化充實的現代文明生活離牧民越來越近。
改革開放步伐加快,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認真落實農村稅費改革政策,于2005年實現農牧業稅全部減免,各項配套改革穩步推進。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夯實。投資1200萬元的吐爾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于2005年全面開工建設;5年來,共完成防滲渠修建48公里,改造20公里,節水噴灌項目完成3000畝,旱作農業項目完成1500畝,完成水土開發2萬畝。新修、改建牧道389公里,建牧道橋73座,新建、維修吊橋3座,修建塑料暖圈2423座,高標準暖圈42座,窖1428個,井71眼,新建牧民住房84座,新增牧民定居126戶,建養殖小區1處。目前,全鄉通過政策扶持,大力培育獺兔養殖產業,已引進獺兔專業養殖大戶4戶。
二、三產業長足發展。磚廠生產規模逐步擴大,至2005年實現產值120萬元;建材及非金屬加工業發展迅速;卡木斯特工業園區籌建工作穩步推進;淀粉加工廠籌建工作進展順利。旅游業發展迅猛,“十五”末旅游收入較“九五”末增長200%,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夯實,23公里野鴨湖合作開發項目進展順利,東溝、神鐘山、溫泉旅游景點知名度全面提升。